【隆中对 精英汇】中盛电气谢远伟:十年实业,匠心智造

《隆中对 精英汇》栏目上线啦!

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新机遇,襄阳创新创业队伍卧虎藏龙,精英荟萃。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襄阳市科技局策划了襄阳创新创业人物系列专访——《隆中对 精英汇》,分享我市优秀双创企业及双创人物、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和经验,希望更多人能够抓住机遇,走好创新创业之路。

我叫谢远伟,出生于1976年11月,工商管理硕士,1998年至2002年在襄樊市某机关办公室工作;2002年至2008年在某电气公司从事技术及市场开拓工作;2008年创立湖北中盛电气有限公司,2012年创立湖北铁人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被推选为襄阳市科技实业家协会副会长、襄阳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湖北省青年创业榜样、湖北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中华昌盛,创新改变

我是工科生,毕业之后在机关上工作有四年时间,那时我也和大多数毕业大学生一样,对自己的工作怀抱激情,积极也很有想法。后来进入电气行业,可能是因为自己一直工作一线,这期间感悟较多,其一是商业模式上的,我认为传统的商业模式在2008年时,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了;其二是产品线,单一的产品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也很难使得企业做活、做大。

我一直怀抱着雄心壮志,想要为中华昌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用产品报国,实业报国。这也是后来我们公司取名“中盛”的意义。但是时间长了,我也发现自己的一些想法思路与传统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分歧,使我产生了走出来自己创新创业的想法。

实业产品 才是根本

在创业期间首先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我始终认为实业、产业、产品才是根本,无论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无论怎么去改变,加的都是制造业,是实业是产品。制造业始终是会回流,只有产品好、服务好,就不怕没有客户来买单。制造业也会产生很多价值,拉动就业、增加税收,然后第三产业才会红火的发展起来;其次就是技术,不断研制开发技术含量高、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让技术支撑产品,并且能让产品销售出去,你要有一个好的稳定的团队,才能使公司可持续的发展。

改变现状 抓住机遇

2008年7月1日,湖北中盛电气有限公司成立后,我们针对用电客户,从客户需求出发,开发出了以开关设备、控制设备、电力电子设备为载体的智能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设备需求。以前是只提供一种产品,导致其他的产品还需客户再去采购,而且质量、工艺、货期、服务都没办法保证,后期出现问题也不好去解决,双方推卸责任的情况时常发生。现在我们输出整体解决方案,客户可以打包采购,不仅方便客户也可以带动公司其他产品的发展。

那时也遇到过一些困难,比如资金问题。但是我遇到一个很好的机会,襄阳市科技局和银行合作,也是湖北省首次用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质押给企业融资。中小微企业初期因为没有固定资产,是没办法在银行贷款的,但是因为我有知识产权,就成功地借此机会在银行贷款了400万元,为我们企业初期发展解了燃眉之急。

找准自身 顺风而行

现在工厂企业人力成本也高、人员也难管理、一些特殊工作岗位的更难招人,面对这样的问题,2012年,在当时国内很少有人做的时候,我们开始做工业机器人,几十个研发人员和华科的博士一起做研发,产品出来之后,才发现我们低估了这个行业,它不仅仅是技术密集型,也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们以为几百万就足够了,可谁知投入了近两千万资金,还是很难做。

通过调研德国、日本的自动化行业,我们总结出一个大型的生产线,生产周期较长、验收比较困难,所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实力,决定不做大的生产线,在自动化这一块儿针对细分的领域和细分的市场来做,并且将细分市场做到行业龙头。目前来说反响比较不错,比如空调滤网的自动化装置,已经占据了全国80%的市场,格力、美的等知名品牌都使用的是我们的工作站。在一带一路政策支持和鼓励下又带动了我们的出口订单,增加了不少国际业务。

聚焦实业 十年专注

今年是我们成立十周年,对中国民营企业来说平均寿命是两年半到三年,这十年来我们从几个人到几百个人、从手工作坊发展到机械及电子检测仪器设备几十台(套),厂房从200平米到13000平米,产值从200万元增至近2亿元,这都是我们十年摸索、十年沉淀、十年积累的结果。未来的的十年里,我们计划要将企业做成一个公众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接受公众监督,才能做到百年传承。当然,我仍然会坚持做好实业、做好产品,相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谢远伟寄语创业者▼

记者:陈政 徐曼曼

编辑:陈政 / 校对:彭梦迪

责编:周群 /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