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市荣膺2016年全国中小城市“双百强”

①宜城市鲤鱼湖大桥建成通车。

②宜城市水晶产业扶持基地。

③宜城市推行的“先诊疗、后付费”模式惠及众多市民。图为患者家属办理签订协议手续。

④宜城市万洋洲国家湿地公园。

日前,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等单位,通过《人民日报》(11月7日)和《2016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绿皮书》联合发布了第十二届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暨“2016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2016全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等榜单,宜城市榜上有名。

一个人口只有50多万的县级市,凭借什么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其背后的原动力来自哪儿?为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中,该市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突出以人为本、机制创新、地方特色、产业支撑,倾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宜城示范样板”。

该市实行农民自主选择迁移落户地点、户籍身份、社保类型和标准,引导农民有序向城镇聚集和落户。创新城乡低保制度,将农村低保与城市低保合并为城乡居民低保,低保资金划分标准由户籍变为居住地。在本市中心城区、中心镇区、中心社区和工矿区登记居住的居民,实行一类保障;在本市其他区域登记居住的居民,实行二类保障。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环境整治,不断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就地就近城镇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培育农产品深加工、机械电子、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水晶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吸纳农民工进厂就业。

为打造发展环境最优县市,宜城从软环境和硬环境方面入手,下大力气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宜城市成立行政审批局,对审批事项、收费事项、审批环节、申报材料、前置条件等进行“五减一并”,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容缺预审、“五证合一”。在为重大项目服务上,实行项目“量身定做”帮扶举措,指派熟悉专业的精干工作人员对该项目涉及的行政审批全程提供“三到位”服务,对宜城市级审批项目实行“直办”到位,对襄阳市级审批项目实行“代办”到位,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帮办”到位。

宜城市行政审批局局长李道明说:“‘五减一并’实施后,工业项目所涉审批部门由原来的12个减少到9个。企业设立阶段审批时限由6个工作日减为1个工作日,项目建设审批时限由8个工作日缩减为2个工作日,竣工验收时限由6个工作日缩减为2个工作日。”

同时,宜城强力打造投资硬环境。新建9条路、3座桥,开发区面积从10平方公里扩展至21平方公里。

如今,良好的投资环境激发出无限活力,宜城市紧紧围绕农产品深加工、机械电子、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水晶制造五大产业集群,开展延伸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

据统计,到今年10月底,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9家,累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547亿元。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0个,合同投资额近300亿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