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传统制鞋匠 为脚私人定制

如今,随着鞋子制作的产业化,手工制鞋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曾经,街头随处可见的制鞋铺子,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不过,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个人,一辈子都在与皮革打交道,坚持用最传统的方法手工制鞋。他说,手工制鞋,虽然慢点,但脚不受罪。

在位于樊城中航大道后贾洼附近的一处钢构棚内,65岁的顾太建和小他三岁的徒弟,正忙着赶制一批劳保鞋。

上胶,固定鞋帮,钉鞋钉,一边和记者聊着,顾太建一边熟练地打磨着手中的皮鞋。从分散的鞋零件,到一双成品鞋雏形的呈现,用时不到20分钟。顾太建说,照这样的速度,8小时内他能手工制鞋30双左右。而每年,经他手工制作出来的鞋子,就近2000双。

什么样的皮子,做什么样的鞋;动物不同部位的皮子,用在鞋什么部位最合适;中原的皮子适合手工做鞋,而西部产的皮子,却适合机械制鞋。顾太建说,与鞋和皮革打了一辈子交道,现在只要摸到皮子,他就能知道皮子的质量,该用在鞋子的哪个部位。

皮鞋,劳保鞋,舞蹈鞋,男女单鞋等等,十多年来,在顾太建手里,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鞋子。不过,一个制鞋匠技术的高低,并不是能把鞋子的样式做得好看就行,其实最关键的是要懂皮料。这也是顾太建这么多年来,能把制鞋这门手艺一直能保留下来的原因。

说起与皮革的结缘,那还是顾太建十五岁时。上个世纪60年代,经济的匮乏,少吃少穿的日子,人们能有一双布鞋穿就相当不错了。顾太建说,当时他们一家八个兄弟姐妹,妈妈做的鞋子根本不够穿。有一所属于自己的鞋子,就成了他那时的奢望。因为当时村里有一个手艺人会制革,顾太建就拜师学了起来,开始土法制革。

后来他又去了技校,毕业后顾太建被分配到十堰郧县当地的劳保皮鞋厂。不过,他的工作并不是做鞋子,而是成为了厂属子弟学校的化学老师。因为喜欢制革技术,在教书期间,他开始用化学原理,来琢磨制革。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竟然用猪油膜,发明出了一种轻革的制造技术,并由此拿到了国家专利。

本以为这辈子不会与制鞋打交道的顾太建,1999年,却因为所在的劳保皮鞋厂改制,子弟学校取消,而他也成了下岗工人。顾太建说,因为心里一直想着制革,所以下岗后,他打算开一家与皮革有关的小厂子。

顾太建说,当时的襄阳,正在从轻纺城向以汽车为主的城市转变,这一部分工人,劳作时都需要穿劳保鞋。此外,上世纪90年代是手工制鞋的黄金时期。城里年轻人以穿皮鞋为时髦,而手工制作的皮鞋,坚固耐穿,价格便宜,很受青睐。穿皮鞋的人多了,制鞋的生意自然就好做。而当时樊城汉江路,起码就有二三十家手工做鞋厂。

凭着对皮料的了解,很快顾太建就在制鞋这一块站稳了脚跟,并且自己也掌握了全套手工制鞋技术。十年前,更是开了一家制鞋厂。

因为皮料好,做工扎实,多年来,顾太建的制鞋生意一直很好。前几年,他更是引进了一批制鞋机械,开始了手工传统制鞋与机械制鞋齐头并进。不过,对真皮皮鞋,有特殊要求的劳保鞋,顾太建一直坚持着纯手工打造。因为科技再发达,机械再先进,都无法达到手工制鞋对皮革的掌握。

顾太建说,现在虽然穿手工皮鞋的人少了,但是追求个性化的人却多了,有不少顾客,喜欢有自己的风格,或是稀有珍贵的皮革,或是独特的款式,或是少见的颜色,市面上的品牌鞋子里,找不出符合要求的,只能定做。而凭借着自己高超的技能,从选皮、画料、剪裁、敲皮、缝纫、夹包等十来个基本工序入手,做出一双双符合客人要求的鞋子并不难。也因此,多年来,顾太建的回头客很多。

可让他苦恼的是,自己的这门手艺,后断无人了。多年来,收了不少徒弟,可没有一个能坚持下去的。如今他已经65岁了,女儿、女婿都在美国工作。前不久,女儿给顾太建打来电话,要他把工厂关了,到美国去,可顾太建不同意。顾太建说,他要把手工制作皮鞋的工艺传下去。

顾太建说,现在大众审美跟着潮流变化,做手艺的除了用心不变,其他的都要跟着变。在手工制作鞋子的过程中,“设计”和“选皮”最考验匠人,因此,选革进材料,他必亲自去挑选。虽然时代潮流巨变,但顾太建并不害怕改变,他始终相信,只要有人,他的技艺就有市场。

记者:方兵 / 通讯员:孙歌 / 编辑:苏琦琦

责编:曾雄飞 / 校对:陈政 /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