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狂人米芾与襄阳的不解之缘

北宋年间,有位个性怪异,爱石如命的书法大家米芾,因为癫狂的个性,名震天下,人称“米颠”,九百多年来,这位“癫狂”人从皇宫影响到民间,直到今天,人们仍痴迷他的书画艺术。

本月14号,家住高新区米庄镇,米芾第二十七代孙米高富,带着山西和高新米庄的米氏家族来到米公祠祭拜老祖宗米芾。米高富说,只要外地的米家人到襄阳作客,都会带他们到米公祠祭祖。

米芾出生官家,祖辈米信曾是北宋开国元勋,米芾出生不久,爷爷就从官场退休,他便跟随爷爷从山西太原搬迁到襄阳的米庄镇。在他的印象中自己就是襄阳人,所以他就号称“米襄阳”。

史料记载,作为皇室的赵家和武术世家的米家不仅关系亲密,还几代联姻。和皇室有了这个特殊的关系,在公元1067年,米芾随从母亲阎氏离开襄阳,来到京都汴梁(开封)侍奉英宗高皇后。

特殊的生活环境,让米芾接触到苏轼等一大批书法大家和文学家,加上自已打小勤奋,又爱研究临摩晋代、唐代名家书法,让米芾书画艺术影响深远,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而当时宋徽宗也特别喜欢书法,对米芾也比较偏爱,这也对米芾书法艺术成就起到推动作用。

元代初年,米芾第四代孙米德修和米金修两兄弟,从南方回到襄阳老家,在樊城的江边购买了三十八亩地,建了一座庙“米家庵”,纪念米家历代先人。

米家人介经绍说,自北宋以后的历代皇帝大都比较喜欢米芾书法,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和同治皇帝,对米芾的书法更是情有独钟。

在清代康熙年间,朝廷更是拨出专款,维修扩建了米公庵,并更了名,从此了有今天的米公祠。

米芾的第二十八代外甥吴志明回忆说,米公祠内保留了自北宋以来大量的珍贵碑刻,抗战时期,米公祠被占用,碑刻差点被毁。

米家人看到这些碑刻被随时可能被毁,很是心疼,于是一百多块珍贵的碑刻被米芾第二十七代孙米高秦转移,埋在地下,直到襄阳解放后,米家人才把这些石碑全部捐给本市文物部门,才有了今天,我们在米公祠墙上看到的那些琳琅满目的历代碑刻。

随着本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每年米公祠就会迎来国内外大量游客,而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亲眼目睹这些珍贵的碑刻和米家祠堂。

米芾书法自成一家,山水画独具风格,对奇石更是“痴”和“癫”,达到“抱之眠三日”的地步,而一块灵壁石让他创作了著名的《研山铭》,更是流传千古。

米公祠景区负责人介绍说,学习米芾书画的人越来越多,关注米公祠的游客也在成倍增加,米芾热的现象已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

记者:汪洋

编辑:苏琦琦

责任编辑:周群

审核:曾雄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