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入围百强城市,其中有个原因,你一定不知道!

2016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襄阳成功入围!

每一年名次的提升,离不开襄阳的蓬勃发展!

10月的襄阳,正在崛起的汽车城,群贤毕至,高朋满座。

11日,2016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简称FSC)在襄阳开赛。

14日,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襄阳)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论坛在襄阳举行。

18日,2016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在襄阳梦想方程式赛车场拉开大幕。

今日,2016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中国汽车零部件论坛在襄阳召开。

作为襄阳产业的龙头,汽车产业为襄阳经济发展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襄阳汽车城的城市名片越来越靓。

1月至9月,全市规模以上汽车产业产值达1503.0亿元;汽车整车产量(不含专用车)达175388辆,发动机产量达555348台。 

扬帆起航:零部件生产奠基础

改革开放前,襄阳仅有7家为原第二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二汽)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如谷城的车桥厂(今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承受汽车载荷的车桥等。

“那时刚起步,我们还停留在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加工阶段。”襄阳市汽车办相关负责人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二汽筹划在襄阳北郊建厂,开辟第二基地(当时称二汽襄樊基地)。此举,为襄阳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从此,襄阳汽车产业开启了乘风破浪的航程。

1984年10月,二汽襄樊基地正式奠基。

这一时期,为配合二汽战略东移的发展部署,促进地方汽车工业的崛起,市委、市政府果断做出了“依托二汽、大力发展汽车工业”的战略抉择,要求全市抓住“二汽襄樊基地”建设的机遇,大力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促进工业模式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

在襄阳市委、襄阳市政府与二汽高层的积极协调与沟通下,一批原来从事机械加工和农机生产的企业陆续成为二汽零部件的配套生产厂家。短短几年,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发展到95家,初步形成了二汽系列产品配套、配件、协作的生产格局。

1990年,襄阳市汽车工业实现产值6亿多元,占全市机械工业产值的50%以上,占全市工业产值的9%,居全省同行业第二位。“二汽襄樊基地”初具规模,成为全市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和龙头。

开足马力:襄阳开启整车时代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襄阳汽车产业发展步入快速成长时期。1992年5月,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在武汉成立并在襄阳建设发动机工厂。随后,二汽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公司”)。

1992年9月,第一辆富康轿车从东风公司襄阳试装厂驶出。紧接着,“蓝鸟”轿车、第一辆3吨轻型车先后下线,这标志着襄阳汽车产业开始跨入生产整车的时代。

1993年,全市汽车工业实现产值36.8亿元,首次超过纺织工业,成为襄阳工业的第一主导产业。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襄阳成立后,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相继落户襄阳。随后,东风“小霸王”轻卡等汽车新品种在襄阳正式投产或下线。

2000年,全市汽车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11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9.5%。

经过十年的培育和发展,以整车为龙头、以汽车总成为骨干、以零部件为依托的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在襄阳形成。汽车产业迅速成长为我市的龙头产业,成为拉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

迈进新世纪,襄阳汽车产业步入高速发展通道:产业规模成倍扩张,产业链日趋完善,产业格局趋于集群化,新能源汽车形成产业雏形,与汽车产业相关的物流、贸易、服务等关联产业蓬勃兴起。汽车产业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对全市社会经济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003年,东风日产第一款高档轿车——天籁在襄阳下线,襄阳乘用车发展水平跃上新的台阶。

2004年,经科技部批准,襄阳成为国家汽车动力与部件产业基地。因东风而兴,乘东风发展,襄阳已成为东风公司商用车与乘用车兼有、发动机与零部件皆备、产品线最全、产业链条最完整的事业基地。

随着相关支持产业陆续融入汽车产业发展,汽车产业的关联企业开始集聚,襄阳汽车产业集群雏形呈现。新能源汽车也进入探索、研发试验阶段。

2010年,襄阳市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074.3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46.7%,整车产量(不含改装车)首次突破40万辆,成为全国千亿级汽车产业城市之一。

转型升级:建设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面对汽车行业总体增速减缓的形势,襄阳市委、襄阳市政府确立了“十二五”时期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明确了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做大做强汽车整车和零部件、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为重点,以完善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机制为抓手,以加强高新技术和工业园区体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汽车产业化服务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为支撑,全面提升襄阳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力、自主创新力、核心竞争力、市场拓展力和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在这一战略规划的引领下,东风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专业园区的相关工作启动,6万辆轻卡阵地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开工或竣工投产。

2012年,英菲尼迪国产化项目落户襄阳,标志着襄阳乘用车发展水平向高端产业链跨出关键一步,也让整个湖北乃至中部地区跻身国内豪华汽车生产格局行列。

2013年,光彩国际汽车城建成,第四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等知名品牌活动在襄阳成功举办。

2014年,东风日产高端乘用车英菲尼迪在襄阳下线,襄阳成为英菲尼迪全球三大生产基地之一。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汽车产业产值达2011.4亿元,突破2000亿元大关,是2010年的2倍;整车产量(不含专用车)达26.7万辆,突破25万辆大关;发动机产量达91.2万台,是2010年的2.3倍。

产值从百亿级跃升千亿级,襄阳汽车产业用了10年,而从千亿级到两千亿级,只用了5年,襄阳汽车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刷新襄阳经济新纪录!

这一时期,襄阳市委、襄阳市政府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加大培植力度,新能源整车和关键部件进入产业化建设时期。

2015年,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计划产能40亿瓦时锂离子动力电池,目前已形成年产7亿瓦时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规模。

2015年10月,由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的中国中车襄阳工业园项目正式投产,一期工程可年产上万台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机。

2015年11月,我市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湖北鸿泰阳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辆新能源整车项目动工,目前基建工程已基本完工,预计今年12月底实现第一辆整车下线。

今年7月20日,由襄阳制造的首款纯电动车东风俊风ER30正式下线,填补了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无新能源乘用车的空白。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了“两纵三横三平台”(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动力电池、驱动系统、控制系统;部分标准平台、基础设施平台、检测平台)较为完整的产业格局,获得了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基地以及国家动力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三张“国牌”。

40多年来,襄阳汽车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低端到高端、从零部件到整车、从传统动力到新能源汽车、从单一的汽车制造业向汽车产业化迈进的历史性跨越,跻身全国知名汽车城市行列。在荆楚大地的西北角,襄阳这座新兴汽车城正向着更大更强的前方挺进!

令世界炫目的“襄阳造”——

襄阳造为神十,神十一护航

2013年6月11日,神十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而与“神十”一同升空的还有十项襄阳造。位于襄阳市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二所和中航工业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为神十提供了逃逸火箭发动机、飞船舱体密封件、航天员医监生化检测组件、下体负压筒、企鹅服、套带、抗浸防寒服、救生物品、救生船、束缚装置十项技术和产品。

2016年10月17日,航天四十二所研发生产的固体动力源、密封件,为“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发射一路保驾护航。

襄阳造登陆南极

2013年,由高新区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生产的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搭载柳工装载机已顺利登陆南极中山站,负责站上的基础建设和运输任务。

此台装载机搭载的是东风康明斯6LTAA8.9-C220发动机,这也是东风康明斯发动机首次接受极地考验。

国际最佳发动机

2015年6月,在德国斯图加特展览上,全球最为权威的评选机构宣布年度国际最佳发动机大奖获得者。1.0升至1.4升组别获奖发动机,就是标致雪铁龙的1.2升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产自神龙汽车公司襄阳工厂,代表了神龙公司新一代动力总成的技术水准,生产技术水平走在国际先进动力总成前沿。目前,它搭载在东风标致308S、东风标致新一代408、东风雪铁龙C4L等车型上。

无线充电项目入选国家计划

除汽车零部件等老牌优势领域之外,高新区在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材料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均表现得可圈可点。

由中兴集团投资的国内首个纯电动大巴无线充电商业示范线项目正式投入运营,无需插拔充电枪,只要将电动公交车停在改造过的停车位就可充电。

据介绍,该技术已进入国家“863计划”新能源汽车项目指南。

襄阳造二代新能源客车

2014年7月,东风襄阳旅游车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新能源混合动力车下线,行驶每公里费用不足1元钱。首批下线的26辆客车,全部投入襄阳城市公交线路运行。

此次下线的新能源客车是“双电”混合动力车,与第一代气电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相比,更节能更环保,发动机可根据路况自动启停。该车行驶每公里费用仅为0.98元,比普通天然气车节省约0.5元。

 回眸“十二五”,奋进“十三五”,作为襄阳人,宝宝骄傲!

来源:襄阳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